地点
诗文库 注释
绩溪 元 · 无名氏
 押文韵
前有苏黄门,后有令君。
元诗癸集:叶楠贵池人,调鄱阳。力请蠲租以救荒涝。后为绩溪,邑人歌云云。
宋 · 张河
七人谏省从遗直,九子仙峰暂卜居九华山
按:《舆地纪胜》卷二二《江南东路·池州
北宋 · 徐璹
 押灰韵
满城风物来春色,万里江山入酒杯萧相楼
按: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二二《江南东路·池州
其三 北宋 · 蒋之奇
 押萧韵
九峰篸碧玉,一水剪青绡九华山
按:以上同上书卷二二《江南东路·池州
北宋 · 郑雍
 押灰韵
访古直寻齐守事,诵诗还爱紫微才齐山
按: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二二《江南东路·池州
坡门酬唱集序绍熙元年五月 南宋 · 张叔椿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五四
诗人酬唱,盛于元祐间
自鲁直、后山宗主二苏,旁与秦少游、晁无咎、张文潜、李方叔驰骛相先后,萃一时名流,悉出苏公门下。
嘻,其盛欤!
余少喜学诗,尝泛观众作,因之溯流寻源,窃恨坡公诗有唱而无和,或和而不知其唱。
每开卷虽凝思遐想,茫无依据。
至蒐取他集,才互见一二,复恨不获睹其全也。
将类聚俾成一家,辄局于官守,且未暇。
岁在己酉,朅来豫章机幕邵君叔义隆兴同升,出示巨编,目曰《坡门酬唱》,乃苏文忠公与其弟黄门,偕鲁直而下六君子者,迭为往复,总成六百六十篇。
幸矣,余之嗜乡偶与叔义同,而精敏不逮远矣。
夫以数十年玩味之馀,与欲为而未即遂者,一旦欣快,所遇若可矜而振之也。
乌知无复有同志者兴不可得见之叹?
遂命工锓木,以广其传。
绍熙元年五月二十四日永嘉张叔椿书于观风堂
按:《坡门酬唱集》卷首,贵池刘氏玉海堂影宋刊本。
北宋 · 闻人安道
 押青韵
秋浦澄明郡境清,天然岩岫作南屏池州
按:《舆地纪胜》卷二二《江南东路·池州
南泉寺 明 · 宋邦辅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青山白雪木扶疏,花落花开鸟趁墟。
千古夜台埋舍利,一场春梦到浮屠。
谈经不见龙来后,卓锡应知鹤避初。
路上若逢仙客去,翩翩只履自归与。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池州府
齐山洞天记 南宋末 · 王哲
 出处:全宋文卷八三四四、《名山胜概记》卷七、康熙《池州志》卷六、康熙《齐山志》卷二、《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九一
齐山如卧虎然,首于申,尾于寅,延庆院南向据其胸也。
其栋宇横架岩石林麓间,望之丽若图画,为是邑名山之胜也。
端平二年提举王伯大扁其外门曰「齐山洞天」。
松径而入,数十步至中门。
蹑蹬道而上,扁曰「云梯」。
前为藏殿,后为佛阁,东西跨壑立亭曰一览,高敞可爱。
其后曰妙空岩,元祐初蒋之奇命名也。
其罅有一石,击之如钟磬,曰丹砂。
由法堂而北,曰蕉笔岩,张公祐以蕉书石壁,故名。
东有,曰新岩;
有泉滴沥而下,曰春溜。
张时脩刻大寿字于左,前有亭曰云壑。
蹑石分道而北上,曰武功岩,正北有上清岩,一名观音岩
西北有寄隐岩。
南有石壁如屏,又数步有石窟,泉滴滴可饮一人,名一人泉
又东三步,绝石栈,临上清岩,曰寄隐岩。
又西北至窦云岩,两石对峙如洞门,有紫微亭
北至小九华峰,峰峦耸拔,肖九华之胜也。
下有石坑,深险不可入,俗呼无底洞。
由云壑分道而南,约数步,曰漫岩。
又二十六步,曰唐公岩。
西北有洞曰九顶,又曰集仙,袤三丈,广半之。
北上至峰之巅,曰翠微亭唐刺史杜牧九日登高赋诗所。
下瞰陂泽及清溪,州治关其前,长江缭其外,最为临眺之佳境。
此见于齐山之右者然也。
由翠微循山脊扪磴攀萝,崎岖东下约二里许,得华盖洞。
石势轮囷如车盖,高约三四丈,下可容数十人。
西有一穴,可罄折而入,飞鼠甚多,执燎照之则回翔,故名石燕洞
西北有玉桂岩,深可一丈。
北有莲子洞,深可二丈。
由坡而上,有危檐杰栋,岿然屹立于东崖之巅者,绣春台也,鹤山魏了翁书,北睇江淮在目。
由此而下,渐觉山环抱,地平夷,而树木阴翳之中,有绣春道院。
依石为扉,傍翼两室,曰仁静、曰智乐。
左有洞曰新兴
坎级而下,豁然明敞,壁立数仞。
嘉定间史定之又刻曰史岩。
傍有绣衣石一洞,秉烛而入,有迹蜿蜒,或指为潜蚪。
别有洞曰左史
左史州守李芃也,杜牧代之,故为立名。
又两石夹道,约数十步,过一石门,伛偻而入,得平地可三数丈,如壶中之天,故曰壶天。
石眼有泉一泓,可掬而饮之。
过绣春台数百步,有二洞,东曰狮子,西曰圆顶。
有泉如乳。
旧逸二洞名,今特因其形而命之。
此见于齐山之左者然也。
若夫山北之景,则从道院右边而下。
太守李方元以山无溪涧之泽,乃沿其北址筑防贮潦,广十馀寻,深数丈,长三里,芰荷鱼鳖,可育而蕃,今遗址尚存。
东有虎啸岩石虎洞,中有石如虎蹲,皆险绝不可上。
而中有九曲水,石势萦回,山泉清澈,天造地浚,殆类人为。
又有茂林脩竹,隐映于上,宛然兰亭气象也。
醒翁岩,岩有醒翁石,旧有亭而今不存。
又有待岩者,最远而大,迤逦而西,达于长堤,则一山之景尽矣。
李芃刻有「待岩」者,言有待而存也。
齐山之泉大小凡十一,而半岩为胜,玉壶、连星为奇,飞觞、濯缨为大;
岩壁之号凡十九,而有待为大;
岩壑之号凡有九,而上清为最;
洞之号凡十四,而潜蚪尤清幽。
游者徜徉乎山间,而穷日之力不能遍览。
今历久而湮芜不可复考,姑录所传问者于右,馀阙疑焉。
按:嘉靖《池州府志》卷九,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
池州范文正公祠堂 南宋 · 丁黼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二七
文正范公以劲节大志、盛德壮烈,卓然为宋名臣。
凡宦游人怀其惠,莫不有祠。
池阳虽非公所仕之地,而亦祠之学宫,盖以其少长于长山朱氏也。
国史本传及欧阳公撰神道碑,俱云公生二岁而孤,母贫无依,改适长山朱氏。
然人漫不知长山为何地,朱氏为何人,而公之属于其家几何时也。
天台丁君木宰池之青阳,政成,暇日讨究先贤遗事,慨然慕之。
长山去县仅十五里,朱之族故在,遂访求其家,得公之续谱遗墨及公与母谢夫人之画像。
又从好古博雅之士,根据其本末源流,既毕,委故人程君爚过而言曰:「将为祠堂,愿有述焉」。
谢不敢,其请益坚,有不得辞。
凡公之立言立功,具载方册,不必赘叙,独以其在长山之事言之。
谨稽诸记录,公之父墉,从吴越钱氏入朝,历成德成信武宁军掌书记以卒。
元配陈氏,继室以谢氏。
其卒于徐也,归葬于吴中天平山,陈氏祔焉。
谢氏无以为生,改适朱君文翰。
公生于端拱二年,犹在襁褓而鞠于母。
朱氏云:族有在应天府者,故公以及冠辞母,绝江逾淮,学于应天,盖景德之末祥符之初也。
阅五六岁,登进士第,则在祥符之八年。
欲便亲养,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以往。
集庆军节度推官,辟泰州西溪盐税,再辟兴化县,徙楚州粮料院,母终于楚。
天圣五年,公复如应天府晏元献公知之,表掌府学
服除,乃归宗易名。
明年,晏公再荐,召试为秘阁校理,始克请于朝,追赠父母,迁奉母丧葬于河南尹樊里万安山下。
参考岁月,公之从朱姓几四十年,登科记用今氏名,后人改之耳。
朱氏之谱,则文翰以景德初尝任淄州长史,后以公赠典得太常博士
公之手帖与博士之孙延之,在明道二年,乃改郡至丹阳,时犹称延之为秀才,而待以子侄礼。
又一帖,在庆历五年者,则称之为官人,盖已受公奏补,而帖中颇及延之兄之子求异姓恩泽事。
由此观之,公留止往来长山,历时最久,其亲爱顾念朱氏情义最笃,皆以母故也。
公之宦游远者三四岁,近者一二岁,犹皆立祠,长山独无祠,可乎?
此丁令君所以拳拳不能已也。
考礼诹经,法施于民,以死勤事,以劳定国,能禦大灾,能捍大患,皆所宜祀。
公于数者殆无愧焉。
其神气精爽如五行丽天,芒寒色正不可晦蚀,中国夷狄所共瞻仰。
岂特其平生经历之处宜奉祠事,而犹区区于是邑之长山者。
盖祀国之大节,邦政之所成,可以兴起人心,可以扶持教化,此不特为公设也。
祠堂择地之爽垲,且与朱氏附近,为屋十楹,有室以奉遗像,有堂以严祭享,有东西厢以居守祠者、憩待祠者。
固以门扃,缭以周垣,夹道以松杉,而直达于通衢。
规模邃洁,不侈不陋,费从官给,役不民劳。
委学职王震董其成,朱氏近族守其祀,是亦可矣。
令君又云:「去长山数里有滕子京待制墓,公与滕为同年进士,生尝荐诸朝,死尝铭其竁,欲以配祀」。
尝闻公之守严,脩子陵而以唐隐士方干配,况滕既奇才,而公与之同时共事,情好款密,以配公祠为宜。
遂并书以赞其决,且谂来者勿废云。
绍定二年九月二十有二日朝请大夫丁黼记。
按:《范文正公褒贤集》卷三,宣统刊本。又见《范文正公褒贤祠录》卷七,康熙池州志》卷三三。
追用徐廉使参政子方申屠侍御致远张御史鹏飞元日倡酬韵六首 其六 宋末元初 · 方回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七十翁非浪走时,夜窗自恨赋归迟。
睡稀枕上无春梦,吟苦楼前有月知。
茅索愿追田畯喜,瓜薪遥念室人悲。
却须天上纶言手,小为农氓缓茧丝(自注:茅索,昼尔于,宵尔索绹。田畯,田大夫,今啬夫也。瓜薪,《诗》有敦瓜苦,蒸在栗薪。敦,圆貌。苦瓜,人所不食。蒸,久也。栗薪,周豳土之薪也。言有圆形之苦瓜,久在栗薪之上,无人采食,喻征夫久在东山不归也。)
注:虚谷牟献之同庚,其寄寿献之诗序云:「前浙东宪使大卿陵阳牟公献之先生宝庆三年丁亥正月十一日生,其贤子孙以丙申正旦奉觞为亲庭庆七十。紫阳方回亦以丁亥年五月十一日生为雌。甲子,偶寓武林,不能趋霅上附贺客之尾。唐白乐天刘梦得同生大历七年壬子至武宗会昌元年辛酉,皆年七十。是岁乐天有诗云:『大历年中,何人得见会昌。』今辄用此事为诗奉寄。」其颔联云:「诗名我愧刘宾客,心事君真白乐天。」周草窗《癸辛杂识》谓虚谷仇仁近之褒牟贬己,啧有烦言。未知其果否也。
春日黄鹤楼藩司诸公宴集① 明 · 刘绘
 出处:黄鹤楼集卷上
江气霭溟濛②,江波翻泱漭③。
三湘带上流④,七泽络南壤⑤。
衡巫亘势雄,荆岳通观敞⑥。
汉水邈一丝⑦,方城开如掌⑧。
初上黄鹄矶,重登黄鹤楼
远近城台屏外见⑨,纵横花柳镜中浮。
晴云已捲披丹嶂,暮雨经过净绿洲。
绿洲直接阳台路⑩,青湖不散兴陵树⑾。
何处帆樯映羽旂⑿,一行莺燕拥笙丝⒀。
地主能酬兰叶酒⒁,使君还唱竹枝词⒂。
轻英弱絮怜飘泊⒃,粉堞丹宫还绮错⒄。
舞袖全随碧汉回⒅,歌声半向空江落。
槿花片片点人衣⒆,雁叫丁丁入夕晖⒇。
莫遣四望澹风景21,相逢一笑醉芳菲。
君不见章华漠漠埋烟水22,京囿台池秋草里。
矶沙崩,黄鹤游,枯杨风动残鸦起。
又不见当时龙战走炎灵23,芦荻灰沉江雾暝24。
枝头已叹飞乌鹊25,天边浪说指黄鹤26。
鹤去高空自存,萋萋芳草属王孙27。
只今江上烟波静,楚岫遥趋帝宅尊28。
【校注】 (1)藩司:即布政使司,明代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此处指湖广布政使司。 (2)溟濛:迷濛不清。 (3)泱漭:广阔貌。《后汉书·冯衍传》:“览河华之泱漭兮,望秦晋之故国。” (4)三湘湘江支流。湘江会合上游诸水而入洞庭湖。 (5)七泽:楚地众多的湖泊。《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引《子虚赋》:“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 (6)荆岳:明代荆州府岳州府,属湖广行省。 (7)邈:远。 (8)方城:即方城山,在今湖北竹山市东南。山顶平坦,形如人掌。 (9)屏外:屏风以外。 (10)阳台:即阳台山,在今湖北汉川市南。《太平寰宇记》:“阳台山,在汉水之阳,其形如台。”《读史方舆纪要·湖广二·汉阳府·汉川县》:“阳台山,县治南一里,下有阳台渡。” (11)青湖句:不详。青湖疑即青草湖又名巴丘湖,指古云梦泽洞庭湖一带的湖泊。《读史方舆纪要·湖广一》:“祝穆曰:青草湖一名巴丘湖北连洞庭,南接潇湘,东纳汨罗之水,昔与洞庭并称。然而巴丘实为通称矣。《后汉》志:巴丘江南之云梦也。郭璞亦言:云梦,巴丘湖是也。则巴丘又兼有云梦之名。” 兴陵,疑即东陵,其地在今湖南岳阳。《书·禹贡》:“过九江至于东陵。” 蔡沈传:“东陵,巴陵也。今岳州巴陵县也。”县西洞庭湖中有湘山。《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 ‘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皆伐湘山树,赭其山。” (12)羽旂:饰有鸟羽的旌旗,为大员出巡的仪仗。 (13)莺燕:指歌妓。杨维桢西湖》:“扇底鱼龙吹日影,镜中莺燕老年华。” 笙丝:笙管及弦乐器。任昉《九日侍宴乐游苑》:“一唱华钟石,再抚被丝笙。” (14)地主:指藩司东道主兰叶酒:香馥郁的美酒。庾信《和乐仪同苦热》:“美酒含兰气,甘瓜开蜜筒。” (15)使君:指藩司长官竹枝词:乐府曲,唐代诗人刘禹锡仿巴渝民歌所制。为七言绝句格式,多咏民间风土人情。 (16)轻英:小花。 (17)绮错:参差交错。《后汉书·班固传》引《西都赋》:“周庐千列,徼道绮错。”李贤注:“绮错,交错也。”《文选·何晏〈景福殿赋〉》:“绮错鳞比。”吕延济注:“室宇错杂,如鳞之相比次。” (18)碧汉:碧空。 (19)槿花句:槿花,即木槿花,夏秋开花,花有红、白、紫等色。李贺《莫愁曲》:“今日槿花落,明朝桐树秋。”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之三:“轻轻柳絮点人衣。” (20)丁丁:鸟鸣声。杜牧池州孟迟先辈》:“好鸟响丁丁。” (21)澹风景:澹,通“淡”。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卷五:“淡,无聊之义,没意思之义。”苏轼《游庐山次韵章传道》:“莫笑吟诗淡生活,当令阿买为君书。” (22)章华:即章华台春秋时楚灵王离宫。故址在今湖北潜江市西南古华容城内。《左传》昭公四年:“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杜预注:“台今在华容城内。” (23)又不见句:龙战,喻群雄争战,指汉末三国鼎立争战的局面。炎灵,指汉王朝。古代阴阳五行之说,汉以火德王故称炎汉炎刘炎灵。《文选·谢朓〈和伏武昌孙权故城〉》:“炎灵遗剑玺,当涂骇龙战。”李善注:“炎灵,谓汉也。”张铣注:“骇龙战,谓以干戈图天下。” (24)芦荻句:据《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赤壁之战,吴军以“燥荻枯柴”积舟中,火烧曹军战船,曹军大败。诗句本此。 (25)枝头句:苏轼《赤壁赋》:“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6)天边句:苏轼《后赤壁赋》:“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浪说,空说。 (27)萋萋句:《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按,黄鹤楼附近有明代楚王宫旧址。 (28)楚岫句:楚岫,楚天之云。帝宅,帝京。楚云遥趋帝京,亦江汉朝宗之意。 这首诗是嘉靖中作者出使湖广,应布政使司之邀,春日宴集黄鹤楼而作。诗的前半部分写作者与东道主登临览胜,酬酢吟咏;后半部分咏怀古迹,感时抒怀,可以看出,他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已颇有感触,
北宋 · 董俨
 押微韵
白云深处访禅扉,一簇楼台锁翠微齐山
按:以上《舆地纪胜》卷二二《江南东路·池州
其二 北宋 · 苏易简
 押阳韵
天赋九华名状别,岧峣胜槩压诸方九华山
按: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二二《江南东路·池州
北宋 · 杨缄
一从天上遗金籍,长向人间作画屏九华山
按:以上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二二《江南东路·池州
北宋 · 张秉
 押阳韵
叠石自然成雁塔,贮泓依旧作龙塘(题九华山化成寺龙女泉)
按:宋五象之《舆地纪胜》卷二二《江南东路·池州
北宋 · 夏噩
 押灰韵
谢守风流为胜事,杜郎吟咏属多才齐山
按: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二二《江南东路·池州
水村歌 宋末元初 · 钱仲鼎
舟摇摇兮,风袅袅兮。
波鳞鳞兮,鸥翩翩兮。
扣舷渔歌兮,孰知其他兮。
珊瑚木难:水村图,大德六年十一月望日为钱德钧作。子昂。后一月,德钧持此图见示,则已装成轴矣。一时信手涂抹,乃过辱珍重如此,极令人惭愧。子昂题。邓椿诗云云。又六言一首云云。梅塘吴延寿云云。颜天祥云云。男资深原父云云。林宏云云。干文传云云。松陵叶齐贤云云。吴郡陆桂云云。哲理野台云云。陆祖宣录秦风蒹葭三章,跋云:阅水村图,其景物萧瑟,烟波浩荡,有人乘扁舟往来其间,此图此意,殆与此诗若相符者,故书于其后云。延祐己未九月从大诗云云。聚山黄肖翁云云。东南仲云云。罗志仁云云。陵阳牟巘云云。汉东孟淳云云。
奏乞拨米赈济(同安抚司总领所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四八、《西山文集》卷六、《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七
伏见自冬徂春,雨泽稀少,入夏以来,亢阳弥甚,陛下严恭天命,忧念元元,延谠言,赦死罪,释迁谪,还没产,苟可销盭致和,无所爱惜。
臣等布宣无状,所部九郡而建康太平宁国、徽、池、广德南康七郡迄今不雨,旱势已成。
间得沾濡,炎天毒烈,土脉乾燥,耕种不入,赤地相望。
稍有近水可插秧苗去处,飞蝗所过,靡有孑遗。
惟饶、信二州曾申得雨,却闻其间自有旱处。
今方六月,城市闭籴,米价腾踊,民食已艰,村落之间,必有饿莩,向以后,捐瘠又多。
累据诸处人户陈诉并州县备申,旱荒之状,有不忍闻。
池阳道路出没剽掠,休宁县数百人入令丞厅求粜济,建昌县百十人劫隆兴府居民。
苟非饥穷迫身,何忍至此!
见得今年旱灾不同常岁,本道旱势又甚他路。
国之根本,在此江东,丁时外虞,尤欲安静。
使一夫馁死,必伤天地父母之仁,不幸诖误有司,宁不重关忧顾?
惟有速发见藏,不吝重费,救夺民命,度脱菑厄,庶几感通天意,消弭事端。
今灾伤至广,事力有限,岂能人人给足,但民心知朝廷极力拯济,有恃以生,则虽颠踣流离,终不携贰。
且及早予民,所费既省,所济甚溥。
待其卖妻子,弃乡井,填委沟壑,啸聚山泽,而后为之,其费不止于此,而伤败已多。
江东自昨岁旱蝗,屡经丰熟,荒田未垦,在在相望,若今更有转徙,必至无人可耕,国之所失,不知几倍。
臣等蚤夜忧惧,思得协心尽力,为陛下救此一道生灵,使不致饥饿流亡,散为盗贼,以遗朝廷忧。
已行下州县,分遣官僚,躬亲抄劄,略计七八郡所当济者不下百馀万户,户给一石,亦该一百馀万石。
所在州县匮乏,岂有宽馀,而义仓见管才四十三万,耗腐在内,非陛下捐数十万石之米,不足以振此凶灾。
窃惟目今旱处既多,诸郡必纷然以钱粟为请,却致朝廷难为应副,是以会约一道当济之数,总为奏陈,候诸州申到户口,据实分拨。
合本道所请,其数若多,散之州县,犹以为少。
臣等自行计推,下于此数,必支给不敷,非若寻常有司增多申请,但冀十得六七之比。
陛下祷旱之初,不爱旷典异恩,以销天灾,苏民瘼。
今赤子嗷嗷赴愬,求延旦夕之命,必不惜力靳费不以救之。
臣等谨体圣怀,昧死上奏,伏望断自宸衷,亟命有司于镇江建康府转般仓拨米五十万石,贴助本路义仓米斛,赈济饥民。
如部内诸州有请,即下臣等分拨。
陛下幸赐江东之民而臣等不能检柅吏奸,失陷官物,致上孤德意,下误民生,则臣等之罪,惟陛下炤之
按:准嘉定八年七月十九日省劄,照得已降旨挥,给降度牒一百道付提举司,及取拨制置司桩管会子一十万贯,令本司径自措置收籴米斛。其上件度牒钱,并提举司见籴米、制司所籴米,皆合总充济粜使用。兼江东提举司申,本路常平义仓桩管米四十三万馀石,又已降指挥,令安抚、转运、提刑提举分认措置救荒,即未委逐州军合用准备济粜米数。既据所申,合议先次科拨施行。又契勘建康转般仓除见在桩管米四十九万馀石外,又有科拨各州府嘉定七年上供纲米六十七万九千石,太平州九万石,宁国府一十四万石,池州四万九千石,亦往转般仓桩管。今合于上件米内,量行支拨,应付使用。七月十九日,奉圣旨令建康转般仓支拨米三十万石,贴充江东路济粜使用,专令江淮制置司契勘本路所部州县灾伤轻重,将今来所拨米并提举司常平义仓米,及用度牒收籴米并制置司所籴米,并为总数,却与斟酌分拨下各州军,应付济粜使用。仍行下分管监司,将拨定米斛督责州县措置赈恤。其已拨付转般仓上供纲米,如米未曾支装运,即仰合得米州郡,即依分定数,就行截留使用,及就近支拨应付邻近州县合得米。仍仰制置司五日先具已均拨米数申尚书省。劄付本司。
其一 北宋 · 滕宗谅
 押灰韵
洞户千年叫不开,白云无主自徘徊(穿山洞)
按:《舆地纪胜》卷二二《江南东路·池州